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作为中国茶叶第一大省,福建如何由茶叶资源大省向茶叶产业强省转变?
近日,在京举办的以“赢在未来”为主题的闽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我省茶叶主产区政府、主要茶企代表,与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品牌营销、市场拓展等闽茶产业热点问题展开对话,共谋闽茶品牌扩张、产业转型升级。
茶叶品牌需要一场革命
“七万家中国茶厂,不抵一家英国立顿”的事实令人尴尬。中国作为茶叶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七万家中国茶厂总体实力竟难敌英国一家立顿,立顿茶叶年产值相当于中国茶叶年产值的七成。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说:“我对福建铁观音、大红袍很熟悉,但这只是茶名,不是牌子。中国茶叶品牌需要一场革命。只有成为名牌以后,才有知识产权,才能够出名、挣钱。”
北京福建茶业商会会长高晨生说,目前在京的福建茶商约有2万人,中国茶叶第一街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福建茶商占了七成。茶叶大军浩浩荡荡,但目前还缺乏领军企业。
福建茶企如何打品牌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认为,通过上市融资,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对中国茶企而言,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他给福建茶企三个建议,即生产重特色、流通重规范、市场重价值。
针对当前茶企扎堆高端的现象,吴锡端提醒,不能盲目炒高,关键要扎扎实实做好品质,往上做销路,往下做企业,注重消费群体培育。他认为,大企业应选择包装上市,面向大众化市场,如超市、大卖场等,规模小的企业可选择专卖店。
抢抓机遇加快拓展市场
中国人均茶叶消费0.85千克,而台湾是1.95千克,英国是2.7千克。随着茶文化和茶科技推广,爱茶喝茶的人会越来越多,未来5年-10年将是中国茶叶的黄金期。
茶叶从喝茶转到品茶,市场大大扩大,产生了茶具、茶馆、茶旅游等,2010年,与茶相关的第三产业产值估计有300多亿元。
吴锡端提供的这组数据,令福建茶企为之振奋。
面对机遇,专家、企业家们纷纷呼吁,加快茶文化推广,把解决标准化问题作为突破点,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
华祥苑2011东方茶文化全球巡回展自今年8月从厦门启动后,经过全国八大站巡展,刚刚走完国内部分。董事长肖文华表示,其他省份如有福建一半的茶氛围,茶市场将大增。
为促进茶产业发展,省政府今年10月出台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文化带动茶叶品牌提升,带动茶产业繁荣发展;推行茶园标准化种植,扶持重点茶叶龙头企业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试点,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根据规划,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将达320万亩,比2010年增长6%;全省茶叶产量33万吨,比2010年增长21.1%;毛茶产值165亿元,比2010年增长65.7%。
省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福建茶产业发展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生产绿色环保,加工集约集群,销售诚信经营,在茶产业发展要素中,更加突出品牌效益、文化创意、科技带动,努力做大做强茶产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茶、健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