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返回首页
  • 加盟热线:400 850 6666
    总机电话:0592-5050588
您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迈上农业文化申遗路

2013年11月09日| 华祥苑新闻网

为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2年,农业部下发《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确立“在发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基本思路,制订相关标准,构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传承机制。  

对此,我县十分重视,于今年启动“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本报今期为您介绍我县“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情况,以飨读者。  

仲秋午后,西坪镇松岩村阵雨刚过,太阳羞答答地从白云中挤出半张笑脸,光芒铺满村庄。站在观音山上,极目远眺,云海茫茫。把目光近移,背倚青山,绿意熏染,村庄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座座闽南古厝在层层茶园掩映中,显得宁静而美丽。  

“松岩村与附近的上尧、南岩、尧阳、尧山,这五个村庄是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将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核心区保护起来。”县区划办主任吴顺情告诉记者,“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已正式申报“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后,对于保护和宣传安溪铁观音物种、种植和加工技术,丰富安溪铁观音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神奇茶树造福一方百姓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以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茶文化底蕴深厚著称。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我们拥有环境独特、制作工艺独特、产业基础雄厚及市场占有率高三大最突出优势。”县农茶局局长蔡建明如是说。  

独特自然环境孕育神奇茶树。蔡建明介绍,安溪所处的经纬度、年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红壤或沙质红壤,微酸性土质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等,形成独特地域环境,滋养出安溪铁观音这棵神奇的植物,造福一方百姓。“高山云雾出好茶。在安溪3057.28平方公里县域中,千米高山近3000座,为铁观音茶叶的‘观音韵、圣妙香’奠定天然基础。”   

“半发酵”制茶工艺造就茶中极品。“安溪人善种茶、育茶、制茶,尤其是乌龙茶半发酵制作技艺,成为我们此次申遗的独一无二的优势。”蔡建明说,千百年来,安溪人在长期实践中,发明出“三大阶段十道工序”的传统制作技艺,被茶业界誉为“最高超、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这一技艺已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县茶农还发明出“茶叶短穗扦插技术”,不仅让安溪成为全国茶树无性繁殖发源地,也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品种纯正、品质优良的铁观音。  

茶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占有率高。目前,在全县114万人中,50多万技术型茶农以合作社为单元,劳作在60万亩有机、准有机、生态茶园里;年产6.7万吨、约占全国茶叶总量1/25吨茶叶,经由20万安溪茶商分销全国各地,换回涉茶总产值101亿元的收益;茶叶收入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中占到6成……创下县级茶园面积、年茶叶产量、涉茶总产值、茶叶从业人员、受益人口、农民茶叶收入比例等多项全国第一;直接带动印刷包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以及房地产发展,出现“一业兴、百业旺”繁荣盛景。  

而在日前国家茶叶产业体系经济研究室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全国各大茶类中,安溪铁观音以17.2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报告还指出,安溪铁观音拥有如此之高的市场占有率,得益于“独特的香气特征和成功的营销策略”。  

各级合力加快“申遗”步伐  

今年5月,国家农业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一接到通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安溪铁观音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申报工作,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县区划办主任吴顺情说,从年初启动申报工作,到去外地取经学习,再到专家启程来我县开展田间调研,只经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安溪铁观音“申遗”工作启动后,省农业厅根据《通知》要求,本着优中选优原则,向农业部发出请示,推荐“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市农业局迅速召集相关领导及人员对该项目进行讨论,并由陈振荣副局长带领市、县区划办有关领导和人员先后到尤溪和福州学习取经。 在借鉴和学习“尤溪联合梯田”以及“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两个首批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遗产项目的经验后,为少走弯路,提升成功率,我县专门聘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申报资料的编制工作。  

7月底至9月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教授、助理研究员刘某承博士等专家组成调研组,多次到我县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到西坪镇、感德镇、剑斗镇、蓬莱镇的相关村落进行考察调研,并到部分茶企以及县茶叶科学研究所、中国茶都、中国茶博汇和安溪茶学院等地,实地考察了解安溪铁观音发源历史、涉茶民俗、古茶树分布、生态茶园建设、茶叶科研、茶企文化、茶叶市场发展以及茶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  

吴顺情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县已制定出台《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编制《福建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录制完成5-8分钟的影像资料,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并于9月12日在北京通过首次专家评审。“接下来就等待农业部的审核,如果这次申报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能成功通过,明年我们将冲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吴顺情充满期待。  

农业文化遗产有待传承  

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其独特的难点。只有保住传统的耕种与制作方式,才能保护好在它基础上产生的优良品种、生态农业以及文化习俗。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脱离传统耕作模式,开始从事经济价值高的生产活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农业技术大规模推广,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渐渐向城镇转移。”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说,在我县从事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初制等需要大量体力的活,一般是50岁以上的劳动力,有不少甚至是年届古稀的老人。“这次‘申遗’,恰好能让文化程度较高且又年轻的劳动力了解我县传统农业的价值,使茶树栽培管理和制作技艺等得到有效传承。”   

另外,由于缺乏专项保护措施,散布于我县山间旷野的百年乃至千年古茶树,正在遭受来自或自然或人为的破坏。专家指出,这些古茶树不仅是珍贵的种质资源、对优质茶树品种选育有着重要作用,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及茶科研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而针对茶树种质资源保护问题,早在三年前,魏月德就联合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启动“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科研计划,建立红心歪尾母本铁观音保护园和繁育基地500亩,培育一批铁观音母树,做好铁观音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魏月德说,此次“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不仅能挖掘和保护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培育、种植、制作技艺以及独特的茶文化特征;还将对其传承、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按照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要求,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遗产地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即核心区、种质资源保护区、茶文化保护区、铁观音生态产品开发区和茶乡休闲旅游发展区。”蔡建明说,通过“申遗”把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发展休闲农业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拓展农业功能和传承农业文化。  

作为“申遗”工作的主要负责领导、副县长王金章表示:“茶产业是安溪县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申遗工作对安溪茶产业的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宣传,能让更多人了解安溪铁观音。申遗成功后,将把安溪铁观音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从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安溪报)

      

推荐阅读

回到顶部
Top